心臟科
心臟病為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2009年,約 15.6%因心臟病而死亡。心臟病死亡人數中,68.0% 死於冠 心病。近年冠心病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大部分人更往往沒有明顯病症,而忽略了患病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原因是過高血糖使血管壁容易受損及變硬;而糖尿病病人大都同時有高血壓及高血脂問題,這些均會令管腔增厚,變得狹窄,令血液運行不暢順,心肌因此無法獲得充足的血液與氧氣,造成心跳停頓而死。
運動心電圖檢查
什麼是運動心電圖?
心臟科醫生使用各種壓力試驗用以評估心臟在遭受壓力下是否仍能正常運作。最為人所熟悉的壓力試驗就是運動心電圖檢查,亦有人稱之為踏板運動心電圖。
運動心電圖的做法是指示病人在跑步機上運動。病人須配戴心電圖監察器,在測試期間持續記錄心律。同時,也會定時每隔數分鐘測量病人的血壓,並且指示病人報告身體任何不適,如胸悶、喘不過氣、疲憊不堪或頭昏等。
運動心電圖檢查的安全性?
運動心電圖檢查是屬一個頗安全的檢查。因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而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非常微(少於1/10,000)。在醫生告知及解釋運動心電圖檢查的危險性之後,受試者須簽署同意書。
運動心電圖檢查的臨床應用?
運動心電圖檢查對於評估冠狀動脈疾病及其嚴重程度是相當有效。此檢查的原理相當簡單:在運動時心肌耗氧量會提高,如果心肌 耗氧量超過供應量(當冠狀動脈受阻塞或收窄),心電圖就會出現心肌缺血的變化或是病人產生胸痛的徵狀。此外,在運動時,異常的心跳也意味著病人可能有潛在 的心臟疾病。
超聲波心動圖及血管內壁厚度檢查
什麼是超聲波心動圖?
超聲波心動圖是用超聲波來顯示心臟結構的一種檢查方法。透過此項檢查可以獲得心臟跳動時的影像及顯示血液流經心瓣的情況。
什麼是血管內壁厚度檢查(IMT)?
血管內壁厚度檢查是一種配合精細電極及高敏感度的超音波儀器,顯示頸部動脈的血管內壁厚度,藉此反映身體各部包括腦部及心臟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健康情況。由於IMT檢查是利用成像技術,可讓受檢查人士即時看到血管情況,更容易令他們相信自己身體需要接受治療。
糖尿病人士風險更大
糖尿病人患上冠心病的機會較正常人為高,所以他們更應該關注自己身體狀況;而且,他們可能同時患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令患 上冠心病的機會變得更高。由於早期的血管硬化及閉塞,很多時沒有明顯病徵,糖尿病人可以透過IMT檢查,盡早作出診斷,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發現血管硬化情 況,並跟進接受適當治療,以舒緩冠心病的惡化趨勢。
可攜性心電圖檢查/可攜式血壓監察
可攜性心電圖檢查
可攜性心電圖檢查是一項利用記錄儀器作廿四小時持續性記錄受檢查者心臟活動情況,經電腦分析及編印報告,以便醫生可更詳盡診斷受檢查者的心跳速度、韻律或異常等情況。心律記錄器能間歇地記錄病人數星期內的心臟活動情況,對診斷症狀不頻密的病人很有幫助。
檢查原因
- 心律不正
- 昏厥
- 冠心病後風險評估
可攜式血壓監察
可攜式血壓監察是一項二十四小時持續性測量和記錄受檢查者血壓情況,以便醫生可更詳盡作出診斷。
可攜式血監察查可評估以下的狀況
- 白袍性高血壓 (意即病人在診間因情緒緊張,導致血壓值升高,而被誤認為高血壓)
- 血壓不受藥物控制
- 低血壓徵狀
- 間歇性高血壓
- 自主神經失調
電腦掃描心臟血管造影檢查
心臟電腦掃描 (血管造影) 是最佳的非創傷性全面評估冠狀動脈血管的方法,它能完整地對冠狀動脈血管壁、內徑及心臟腔室進行評估。
電腦掃描心臟血管造影檢查的臨床應用
- 評估罹患冠心病的高危一族,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有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煙的患者
- 評估運動心電圖測試結果異常的患者
- 評估胸痛的患者
- 定期跟進因不願或無法進行傳統冠狀動脈血管造影的冠心病患者
- 診斷和跟進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