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分离焦虑,上幼儿园哭不停? 爸妈必学8招安抚


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踏入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哭闹、黏人、拒绝上学,这些都是常见的「分离焦虑」表现。看着孩子哭得声嘶力竭,爸妈们也心疼又焦虑,不知该如何是好?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适应期常见的分离焦虑问题,并提供实用的安抚策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重要的成长阶段!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孩子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分离时,所产生的不安、恐惧和抗拒情绪。 这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通常在 6 个月大左右开始出现,1 岁至 3 岁达到高峰。
幼儿园适应期:分离焦虑的挑战
进入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生活转变。他们必须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亲爱的家人,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和作息。
这时,分离焦虑往往会变得更加明显,常见的表现包括:
入园时哭闹不止:紧紧抱住父母不放,哭喊着不要上学。
情绪不稳:变得容易哭闹、发脾气,甚至出现退化行为(如尿床、吸手指)。
食欲、睡眠影响: 因为情绪紧张而影响饮食和睡眠。
身体不适: 出现头痛、肚子痛等身心症状。
爸妈的4个错误示范:加重分离焦虑的推手
很多父母在孩子表现出抗拒时,会做出以下行为,其实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首当其冲就是偷偷离开,趁孩子不注意时悄悄溜走,反而会让孩子更缺乏安全感。但反过来的过度安抚也不是一个好示范,例如孩子一哭就开始哄骗,或对孩子的哭闹反应过度,这让孩子觉得上学是很可怕的事。
第三就是常见的恐吓威胁,例如「再哭就叫老师处罚你」等话语,其实会吓到孩子,增加孩子对学校的恐惧。
最后一个看似无害,却会让孩子害怕分离的行为,就是犹豫不决。即是父母送孩子到学校后,又频频回头或舍不得离开,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混乱,不知道如何响应父母。
帮助孩子摆脱分离焦虑、快乐上学的 8 个技巧
其实上幼儿园,是孩子逐渐开始长大的一个过程,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以下方式做出适合的引导及支持。
技巧1:说故事
透过绘本或故事,让孩子了解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地方,同时注重在正面的部分,例如和其他小朋友交友。
平常游戏时候,也可和孩子一起玩幼儿园游戏,模拟上学情境。
技巧2:参观学校
让父母带孩子到学校走走,熟悉环境和老师。这可以帮助小朋友在心中建立好准备,对新环境感到安心。
技巧3:温柔坚定告别
上学前爸妈态度要温柔但坚定,告诉孩子上学是必须要做的事。第一次或之后带孩子上学,和孩子简短道别后,爸妈就果断离开,避免拖泥带水。
技巧4:情绪支持
若小朋友出现哭闹,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但要引导孩子用言语说出来。同时父母需要再次表达对上学的坚持,并鼓励小朋友和其他小伙伴、老师进幼儿园。
技巧5:准时接送
准时接送孩子,让孩子知道爸妈一定会来接他,这能有效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亦增加他们对时间管理的认知。
技巧6:课后分享
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分享学校趣事,例如放学后,多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开心事。这样能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能进一步强化孩子对上学的好感。
技巧7:正向鼓励
多多称赞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对上学产生好感,例如今天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首新歌,可能唱得不好或忘词,但父母可以对他的进步表示赞许。
技巧8:和老师保持联系
父母可以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调节状况。在情况必要时,也能和老师商讨是否允许允许孩子带一件熟悉的物品到学校,如小被子、玩偶。
幼儿园适应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对爸妈的一项考验。只要我们多一份耐心和关爱,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就能帮助他们克服分离焦虑,快乐地展开新的学习生活!
汇儿儿科医务中心,用专业和爱心陪父母一起伴孩子成长。任何孩子身体状况、成长疑虑?欢迎联络汇儿儿科。
<即刻预约>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第三方独立撰写,仅为大家提供信息,并无任何赞助,不能取代专业医疗意见、诊断及治疗,亦不代表任何立场。如有任何身体不适,建议及早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