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HK.凝聚香港】甲狀腺功能低下影響日常生活,究竟如何治療 | 內分泌及糖尿病專科醫生黃卓力醫生 | 2025-05-07

    感謝香港電台節目《凝聚香港》邀請訪問,黃卓力醫生與觀眾分享了關於甲狀腺功能低下的重要資訊,讓更多人了解這種常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健康問題。

    什麼是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功能低下(簡稱「甲減」)是指甲狀腺無法分泌足夠的甲狀腺激素,導致身體新陳代謝減慢。黃醫生解釋,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形狀如蝴蝶,主要負責調節身體的能量使用。當甲狀腺激素不足,會影響心臟、腦部、消化和生殖系統等多個系統的正常運作。

    常見症狀

    甲減的症狀多樣且常被誤認為是老化或生活壓力的表現。黃醫生列舉了多種常見症狀:

    • 怕冷
    • 便秘
    • 持續疲倦
    • 體重增加
    • 皮膚乾燥
    • 情緒低落
    • 心跳緩慢
    • 心包積液
    • 記憶力減退
    • 月經不規則或不孕

    由於這些症狀發展緩慢,患者往往在症狀明顯影響生活時才尋求醫療協助。

    病因

    黃醫生指出,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常見原因包括:

    1. 自體免疫疾病如橋本氏甲狀腺炎,導致免疫系統攻擊甲狀腺細胞
    2. 曾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
    3. 因治療頭頸部癌症,接受放射碘或放射線治療造成甲狀腺組織受損
    4. 藥物影響,如鋰鹽、抗癲癇藥、抗心律不整藥等

    診斷方法

    診斷甲減主要透過血液檢測,測量促甲狀腺激素和游離甲狀腺素水平。黃醫生解釋,促甲狀腺激素升高而游離甲狀腺素降低,提示甲狀腺功能減退。若懷疑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醫生會進一步檢測抗甲狀腺抗體。比較罕見的情況是游離甲狀腺素降低或比正常偏低,而促甲狀腺激素亦低或不懂得升高,有機會是腦下垂體病變。

    治療與常見誤解

    關於甲減是否需要長期服藥,黃醫生指出一個常見誤解是認為甲減可自行痊癒,或認為服用天然補充品可取代處方藥物。事實上,甲減通常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治療,擅自停藥或更換治療方案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另一誤解是認為所有甲狀腺疾病都會導致體重增加,但實際上,體重變化與多種因素有關,應由醫生評估。

    用藥注意事項

    標準治療方法是每日口服左旋甲狀腺素,補充體內不足的甲狀腺激素。黃醫生強調,劑量會根據患者年齡、體重、病情嚴重程度及其他健康狀況個別調整。服用甲狀腺素最好是「空腹」,建議早起空腹時服用,然後半至一個小時後再進食,或是睡前服用。

    黃醫生特別提醒以下食物與藥物會影響口服甲狀腺素的吸收:

    • 鐵質:特別是口服的鐵劑或含有大量鐵質食物,如肝臟、豬血、禽血
    • 鈣片或高鈣食物:如牛奶、芝士、小魚乾等
    • 胃藥:質子泵抑制藥、氫氧化鋁等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

    生活方式建議

    除了藥物治療外,黃醫生建議患者可透過以下方式改善症狀:

    • 均衡飲食:有助維持甲狀腺健康
    • 適量攝取含碘食物:如海藻、魚類等,但避免過量
    • 保持規律生活作息和適度運動

    最後,節目主持人強調,身體出現任何問題,最好請教醫生,不要自行判斷,以確保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資料來源:RTHK節目【凝聚香港#753】 (2025年05月07日)

    查询或预约

    *請選擇診所
    *查询项目
    本中心将与您联络确认详情,方为确实是次预约。
    *必需填写